首页 > 安博电竞官方网站 > 制砂生产线

窗口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 这些话将被列为政务服务禁用语

  近日,北京市区域标准《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能力规范》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,征集意见将持续至10月26日。

  征求意见中提到,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服务时,应首问负责、一次性告知、限时办结、容缺受理、告知承诺,接递文件资料时禁止出现“丢、扔、抛、甩”等行为,“我不知道,你去问xxx”等用语则将被列为服务禁忌。

  实际上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要办事的时候,有些政务机构就需要到窗口办理,而窗口里面坐着的工作人员,常常会和办事的人员,发生一些不愉快的情况。举个例子,以往就出现过一些“脸难看事难办”的政务服务不好的情况,或者是直接告诉办事的人员,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”,说了三遍之后我就不再说。

  一些电视剧里面也出现过,像有些窗口必须要蹲着或者跪着才能办完事,而工作人员表现出一副爱答不理,或者到点下班,朝九晚五掐准了时间点上下班,有些可能还没到下班时间,就在工位上摸鱼、化妆、玩游戏,一些电视台也暗访过这类窗口工作的情形,一些工作人员完全成了在窗口躺平,每天应付式工作。

  很明显,类似“我不是说过了吗”这句话,其实是为了加深语气,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,可如果这种语气要嫁接到窗口接待上,必须得说是公权力的任性而为了,这样重申三遍的口气,仿佛是在告诉办事的群众:所有的回复都已跟你说得很清楚了,而且通知就摆在那里,看与不看就不管我事了。

  站在不同立场,对窗口事件的看法也自然会有所不同。但是,窗口工作人员既然是一个窗口,那它就是一个政务服务的形象展示,工作人员如果不耐心解答,或者表现出一种层出不穷的傲慢态度,贻害的其实是政务机关的形象。

  对于办事的群众来说,他们肯定是出于不了解或者有急事需要办理,不问你工作人员,那问谁呢?如果一个老人只是问了两三个问题,窗口工作人员就不耐烦,表现出推脱或者傲慢的态度,那就能想象,在日常生活中,这样的工作作风也不见得有多么出众。

  类似让群众自己“看牌子,看清楚了再来”之类的回复,实际上也是一种傲慢病。大多数时候,面对群众的疑问,好好说说并不难,也应该付出时间和精力详细解答,而不是让群众自行查看,或者像踢皮球似地转移视线,如此这般,都不叫有个性,而是逆主流而行之的权力任性。

 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近年来大量事实和案例证明,一些地方和单位把窗口工作简单等同于办事员,或是把办事的群众视为洪水猛兽一般严加防范,要么对窗口的疑问解答欲言又止。

  这样的做法常常恶化了办事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处境,也扩大了窗口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的观念鸿沟。这当然不符合政务服务平台的管理方案,对于群众不理解而反复投诉的,相关接待人需要的仍是耐心给予答复。

  当然,办事的群众在表达诉求时,即便有时会有某些反复或者“出格”之处,有关人员也应予以宽容,不要动辄以“我都跟你说了”或“我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”这样的不耐烦态度,干脆敷衍了事。

  实际上,对于每个办事的群众而言,需要办理的都是关乎自身生活实际的话题,被民众反复疑问的背后,必然有其深层的机理,如果窗口工作人员仅是停留在花表面功夫上,那说再多的道理都是枉然,反而会造成民众更加的不理解和不满。

  当然,窗口工作人员也有辛苦的地方,他们天天都会面对很多问题,包括一些反反复复相同的问题,或者一些无厘头和没有逻辑的疑问产生,他们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狂躁。

  但是,毫无疑问,对于大多数办事的群众来说,“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”听起来就好像是窗口工作人员在教育自家的孩子,不仅傲慢还显得有些官架子,其背后反映的深层问题,是窗口和办事人员的对接不恰。

  对此,将这些语言列为政务服务禁语,只是第一步,更重要的,还是剔除窗口工作人员的傲慢与偏见。公民在表达自身诉求和问题时,也应有所回应,依法受到应有的保障和约束,这才是良好的政务服务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剂。

在线留言在线留言 一键拨打一键拨打 免费咨询免费咨询